流动的人与固定的路
通常经济水平相对发达的地方,会孕育较多的卡车司机。即使是农村也存在经济水平的差距,很难想象挣扎在温饱线上、山高地远的农村家庭,能够下定决心掏出数万到十数万元的卡车首付。
此外,巨量需求也是卡车司机存在的必要条件之一,这要求相应的地区还要具备发达的公路路网和足够丰富的货源。
据运满满货运平台2019年发布的《中国物流 40 年之四代卡车人数据报告》显示,卡车司机数量位居前6位的分别是江苏、山东、河南、浙江、河北、广东。这与2017年底各省货车保有量排名基本吻合。
以排名前两位的江苏和山东为例,江苏的公路密度达到了154公里/百平方公里,远远高于全国平均水平;而山东的卡车司机主要来自物流之都——临沂,临沂是我国北方最大的商品集散中心。上述6省能成为卡车司机的输出大省还有两个原因:一是人口众多,6省人口数量均位列全国前10;二是经济相对发达,广东、江苏和山东的经济总量位居全国前三。
遗憾的是,这些催生了大量卡车司机的地区无力消化掉他们。随着竞争的加剧,想要获得可观的收入,卡车司机们不得不越跑越远。“我本来是跑浙江的嘛,浙江那边儿,生存不了了,赚钱少了,我就跑到海南,海南那边儿不行了,我又跑到新疆,新疆不行了,现在就说跑拉萨了。”窦子说。
一个人,40吨货物,5天5夜,3700多公里,从山东临沂历经山东、河南、陕西、甘肃、青海、西藏6省抵达海拔超过4000米的拉萨,途中最高海拔5231米(唐古拉山口)。一趟33000元的运费看似颇丰,可油钱就要近万元,过路费也得几千。“赚的都是辛苦钱,很多人想跑青藏线跑不了,缺氧,路不好,经常下雪气候也不好,太受罪了。”
海宗鹏表达了同样的观点:“跑运输肯定要有流动性,当一个地方环境不好的话,会继续去寻找更好一点的货源,每个货车司机都会存在这样问题。”
司机是流动的,线路往往却是固定的。物流数据服务的平台G7统计发现,中国卡车司机最经常跑的10条线路中,以北上广城市为起始点的长途货运线路数量达9条之多,上海更是达到6条。除了北上广这些堪称物流中心的一线城市以外,苏州、重庆、成都、西安、沈阳、郑州等二、三线城市的长途货运线路数量也位居前十。

线路仅展示两地的货运关系,非实际货运路线。
回翻过去的统计年鉴,不难发现,公路货运长期承担了国内七成以上的总货运量,剩下的才由铁路、水路及航空等运输方式分摊。卡车上承载的,则上至事关国家运行的危险品,下至家家户户的油盐酱醋。他们的每一次运输,都像是血液对于养分的输送。
